何某,女,33歲。2016-10-14
咳嗽1年余。
患者訴一年前因受涼后出現(xiàn)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咯痰,經(jīng)服用某醫(yī)中藥后,鼻塞、流涕已無,遺留干咳,無痰一年余,受風、受涼后加重,不怕冷,觸之其手厥冷,不容易出汗,口干,無口苦,觀其體型瘦小,皮膚白皙,面部范發(fā)痤瘡,舌嫩紅苔白膩。大便偏軟,月經(jīng)量少,稍有痛經(jīng),熱敷時好轉,六脈沉細弦。觀其所服處方,患者1年月來服用清金化痰湯、射干麻黃湯、升降散、止嗽散、玄麥甘桔湯、西藥抗炎、化痰等,咳嗽無明顯好轉。
當歸20g 桂枝15g 炒白芍15g
細辛5g 通草5g 大棗15g
淡附片40g 干姜10g 炙甘草15g
3付
2016-10-18
上藥后咳嗽明顯減輕,晨起稍咳,已能咳痰,舌淡苔薄白稍水滑,六脈弦細弱,關脈稍滑,四肢厥冷。上方加茯苓20g 白術15g。
2016-10-30
上藥后咳嗽明顯減輕,現(xiàn)咽稍癢,偶有幾聲,脈浮弦。
前胡15g 白前15g 百部10g
荊芥10g 陳皮10g 紫菀15g
桔梗15g 甘草10g
3付。
2016-11-04
患者訴上藥后無明顯好轉,仍時有咳嗽、咽癢,予當歸四逆湯合茯桂術甘湯。
當歸20g 桂枝15g 炒白芍15g
細辛5g 通草5g 大棗15g
淡附片40g 干姜10g 炙甘草15g
白術15g 茯苓20g
4付后愈。
醫(yī)案分析:
案中的當歸四逆湯是《傷寒論》當歸四逆湯、四逆湯兩方聯(lián)合運用,這樣的合方不是我創(chuàng)造的,是我的老師---云南中醫(yī)學院葉冰博士的臨證心得。大學跟師3年余,每每見葉老師靈活運用此方治療婦科月經(jīng)過少、痛經(jīng)、以及一些雜癥,因此對此方印象深刻。
該案中,首診我為什么會用這個方?
首先患者體型瘦小、切脈時雙手厥冷似透寒氣,六脈沉細弦,結合其素來痛經(jīng),是為厥陰肝寒血虛,又觀患者一年來服用處方,基本涵蓋了中醫(yī)咳嗽正治方、且含有大量斂肺止咳藥。明是一派寒象,豈容陰藥冰封,因此一診時,予四逆湯“一團烈火,以消陰霾”,當歸四逆湯溫肝陽生發(fā)厥陰之氣。
患者第二診時,服用溫藥后咳嗽明顯減輕,為什么反而有痰呢?且舌苔較前白滑,脈象也是有些滑象?蓋是陳寒痼冷為陽氣所軀,因此二診,繼續(xù)予當歸四逆湯,但加茯苓、白術,暗含苓桂術甘湯,以培土生金。
果不其然,三診時咳嗽幾盡,予止嗽散以為可以收尾,無奈沒有任何效果,細思其脈雖已浮弦,已將里邪透表,然其脈仍不受按,止嗽散乃祛上焦清邪為主,遂四診繼投當歸四逆湯合茯桂術甘湯溫肝陽后乃愈。
自古有云:名醫(yī)不治咳,治咳必現(xiàn)形。這句話不是說名醫(yī)的醫(yī)術差,是強調咳嗽看似簡單一癥,其實卻也難治。此案前后一年余,最終沒有用止咳方劑而咳嗽盡,全憑舌脈,辨為肝寒犯肺,所謂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也。
地址:建水縣金銀路與翠屏路交叉路口 聯(lián)系電話:0873—7654700
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醫(yī)醫(yī)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