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白穴:健脾升清、利濕止瀉
太,同大,為廣大、寬闊之意;白,意晨曉東方泛白,太白星即為啟明星。該穴是脾經要穴,善于升脾陽清氣,令人有晨起頭目清爽感,以物示意,故名太白。
處暑屬于長夏季節(jié),為脾氣最旺盛的時期。如果體內濕氣偏盛,就容易礙脾傷氣,而脾氣虛弱又會加重體內濕邪,導致腹脹腹瀉、嘔吐、胃口變差等癥。面對這些健康問題,我們不妨按揉起足上的太白穴,一起祛濕健脾更健康!
太白穴,是脾經的輸穴、原穴,五行屬性為土,具有健脾升清、利濕止瀉之功。中醫(yī)認為“脾喜燥惡濕”,濕邪過盛容易使得脾主運化的功能失調,體內清陽之氣不能上升,導致腹瀉、嘔吐等一系列消化系統(tǒng)癥狀。中醫(yī)五行學說認為土能生金,長夏屬土,秋季屬金,太白穴暗含脾土生金之意,故更適合用于夏秋交際,以清熱祛濕、健運脾胃,起到保健防病的效果。
取穴法:足大趾第一跖趾關節(jié)后下方,皮膚赤白肉際凹陷處。簡便取穴,則于足拇指內側往后摸到一明顯圓形骨頭,骨頭后赤白肉際凹陷處即是太白穴。
按摩法:行指柔法,用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,以微覺酸痛為度,每次約10分鐘,每日可行多次。
艾灸法:可行灸法,用艾條點燃后置于距離太白穴皮膚約3-5cm處懸灸,每日1-2次,每次約20分鐘。
地址:建水縣金銀路與翠屏路交叉路口 聯(lián)系電話:0873—7654700
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醫(yī)醫(yī)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