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产自2022|久久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观看|中文字幕在线免费播放|免费看黄无码网站

中醫(yī)藥文化
中醫(yī)藥文化

口腔異味,可能是大病先兆。來看中醫(yī)怎么治

時間:2022-01-09 來源:悅讀中醫(yī) 發(fā)布人:悅讀中醫(yī) 瀏覽:
{

  口腔異味的問題不算大,但是您可千萬不能小看它。其實這是多種疾病的早期癥狀,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治,遲早會出大問題。現在就來看看,若一直忽視口腔異味的問題,會引起什么嚴重的后果,以及中醫(yī)有什么好辦法——

  小看口腔異味,后果很嚴重

  (1)牙齦炎、牙周炎、齲齒等都可能導致口臭的發(fā)生,但口臭最常見的病因仍然是牙周炎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口腔菌群的數量將大大提高,牙周炎、牙齦炎、口腔潰瘍頻頻發(fā)生,牙齦萎縮的惡化加速,嚴重的時候就會使牙槽骨吸收、牙齒松動,最后導致牙齒脫落。

  (2)重度口臭患者腸道大腸桿菌的數量比其他人群高出至少200倍,幽門螺桿菌數量比其他人群高出至少150倍。若不及時治療,胃炎、胃潰瘍、腸炎的病情會明顯加重。

 ?。?)重度口臭患者極易產生便秘、痔瘡等。重度口臭多年不愈,往往是胃癌的前兆。

  另外,口腔異味也會使患者不敢與人近距離交往,從而產生自卑心理,影響正常的人際、感情交流,令人十分苦惱。

  口腔異味,中醫(yī)怎么看

  中醫(yī)認為,口腔出現異常,與肝、脾、膽、心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,如心氣不和、脾氣不運、肝膽濕熱等,因此患者口味異常變化常作為中醫(yī)診治疾病的辨證依據之一。口腔異味的常見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。

  口苦

  口苦多由情志郁結或五志過極化火,肝膽郁火內蘊,疏泄失職,膽氣上溢所致。表現為口苦心煩、口干欲飲、頭暈頭痛、兩腹脹痛、小便黃、大便偏干、舌邊尖紅、苔薄或黃膩、脈弦數??诳喑Ec膽汁代謝失常有關,多見于急慢性肝炎、膽囊炎、膽結石等。

  口甜

  又稱“口甘”,指患者常自覺口內發(fā)甜,飲白水也覺得甘甜,多由脾胃熱蒸或脾胃氣陰兩虛引起。脾胃熱蒸者表現為口中發(fā)甜、口干欲飲、唇舌生瘡,大便干、小便黃、舌紅苔黃而燥、脈數有力等。脾胃氣陰兩虛者表現為口甜、不思飲食、口干欲飲但不多、神疲乏力、便秘、小便黃短、舌質嫩紅少苔、脈細數無力等。口甜多見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亂。

  口酸

  多為脾虛肝乘所致,表現為口中覺酸,或吐酸嘔苦,或噯氣太息,納谷不香,食后腹脘痞脹,倦怠乏力,大便溏薄,舌苔白,脈細弦或弦緩。口酸多見于胃炎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等。

  口咸

  口咸見于腎虛,有陰虛和陽虛之別,其共同癥狀是腰酸腿痛、夜尿頻多、全身無力。腎陽虛則表現為畏寒肢冷、舌淡胖有齒印、脈細無力;腎陰虛伴見咽干口燥、頭昏耳鳴、舌紅苔薄、脈沉細而數無力??谙潭嘁娪诼阅I炎、慢性咽炎、口腔潰瘍。

  口辣

  口辣是指口內常覺辛辣或舌體麻辣,如食辣椒樣感覺,常由肺熱或胃熱引起。肺熱者常見口味辛辣、鼻咽干燥、煩躁口渴、小便黃赤、舌紅苔黃、脈滑數等;胃熱者常見口辣、口舌干燥、消谷善饑、胃脘灼熱、齒齦腫痛、大便燥結、舌質紅、苔黃厚、脈滑數等??诶倍嘁娪诟哐獕骸^經期綜合征、長期低熱等。

  口淡

  多為脾胃虛弱,表現為食不知味、神疲短氣乏力、脘痞腹脹、便溏、舌淡、脈緩弱。多見于消化系統(tǒng)與內分泌系統(tǒng)疾病中,營養(yǎng)不良、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見口淡。

  口膩

  口膩是指口舌黏膩,滯澀不爽,甚則食不知味,多由寒濕困脾引起。表現為口中黏膩、不思飲食、胃脘滿悶、肢困乏力、大便溏、小便不利、舌體淡胖、苔白膩水滑、脈濡緩等。

  口臭

  口臭是指自覺或為他人所聞口中出氣臭穢。中醫(yī)認為,引起口臭的病因有三,一是胃熱上蒸,伴見口渴喜冷飲、口舌生瘡糜爛、牙齦赤爛腫痛、大便干結、小便短黃、舌紅苔黃、脈洪數等。二是痰熱壅肺,伴胸痛胸悶、咳嗽痰黃黏稠、咳吐膿血、咽干口燥、舌苔黃膩、脈象滑數等。三是腸胃食積口中酸臭,伴脘腹脹滿、噯氣吞酸、不思飲食、苔厚膩、脈滑等。口臭多見于口腔疾病及消化不良,如牙周炎、咽炎、口腔潰瘍、齲齒、胃炎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癌等。

  口腔異味,試試這些藥

  不過出現口腔異味也千萬別有壓力。認準自己的癥狀,經過專業(yè)指導,可能只需要用到簡單的幾味中藥或者一種中成藥,就能幫您解決問題。

 ?。?)口甜:取佩蘭9g,開水沖泡飲用。也可取茯苓、芡實、白扁豆、陳皮、梔子、黃連、厚樸花、藿香各15g,用水煎后服用。

 ?。?)口苦:可以服用龍膽瀉肝湯清泄肝膽郁熱,熱清則口苦自除。

 ?。?)口酸:可以服用左金丸,如果反酸燒心明顯,可以加用烏貝散。宿食停滯的口酸可用山楂,用水煎服。

  (4)口辣:心勞味厚、肺為火爍之人,可以用加減瀉白散瀉肺清熱,也可用鮮地骨皮煎湯。

  (5)口淡:可以服用參苓白術散健脾和胃。

  口腔異味,中醫(yī)怎么治

  肺胃郁熱

  癥狀:肺胃郁熱上攻而致口臭,癥見鼻干燥、咽紅腫疼痛、涕黃;舌紅苔少,脈細數。

  治法:清熱瀉火。

  方藥:蘆薈湯加減。蘆薈10g,甘草5g,麥冬10g,桑枝10g,赤芍10g,桔梗6g,薄荷5g,荊芥10g,黑山桅10g,辛夷10g。

  胃火灼盛

  癥狀:口臭、口干、牙齦紅腫、消谷善饑;舌紅苔黃少津,脈滑數。

  治法:消熱瀉火。

  方藥:清胃散加減。黃連6g,生地黃20g,丹皮、藿香各10g,紫蘇梗10g,水牛角20g(先煎)。

  臟腑實熱

  癥狀:便秘、口臭、小便短赤、心煩;舌紅苔黃或黃燥,脈滑數。

  治法:滋陰清熱通便。

  方藥:小承氣湯加味。生大黃15g,白芍10g,枳實10g,厚樸10g,藿香10g,生地黃20g,檳榔10g。

  腎陽不足

  癥狀:口臭、形體消瘦、腰膝酸軟、口燥咽干。

  治法:養(yǎng)陰滋腎。

  方藥:左歸飲加減。熟地黃10g,山藥20g,枸杞子10g,山芋10g,丹皮10g,麥冬10g,龜甲10g(烊沖),杜仲10g。

  注意:使用中藥時,請在執(zhí)業(yè)中醫(yī)師的指導下運用。